马来西亚画展 陈继群与源子玲院长的对话(2001) English |
主页 - 英文 - 中文 - 马来西亚画展 < 对话 源子玲院长 |
源子玲院长与陈继群的对话
(2001)
|
源:60年代您在中央美院附中上学,请谈美院附中的设施及它对整个中国美术文化的作用?
陈:这是一所1953年仿照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附中成立的4年制中等美术学校,直属文化部领导。任务是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后备力量。它每年从全国考生中选拔30名学员进行封闭式写实基本训练(4年,住校),我是1963年考入附中的。中国美术界有不少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源:您在美院附中学习的是什么? 陈:专业课程有素描、速写、色彩、美术史,同时学习普通高中的文化课。
源:您怎样会到蒙古去,是否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而你在那儿有没有画画? 陈: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断了美院附中的课程。1967年面对严酷混乱的社会环境、文革的困扰和压抑,很自然的向往自由的天地,蓝天和辽阔的草原。这样我和另外几位美院附中的同学到了内蒙古草原。草原的美丽和牧人们宽广、博爱的胸怀,给我的精神上很大的震撼和净化,两年后拿起了画笔。
源:北京与蒙古是两个极端,是否因为这样,您特别怀念蒙古的优点。。。(包括景物,人情与个人感情方面的偏向)?
陈:面对北京的高楼大厦,拥挤的街道,终日的奔波,我当然更喜欢回归自然的平静的感觉。 源:当年中国下乡知青共有多少 人?
陈:大概三千多万,整整一代人。 源:中国经过文化革命的浪涛,油画复兴后,文革后中青年画家所绘的体裁内容都偏向少数民族生活,您是否也是因为这股潮流而开始画蒙古系列?
陈:我画蒙古草原是因为我熟悉那里的生活,忘不了草原上特有的清香,总想画点什么。 源:您的蒙古系列作品并没有一般文革后油画家的伤感情怀,反而充满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您在创作中要表达的是什么? 陈:我看到了大自然中的美,我想吧这种感觉传达给我的朋友和看画的人,保护好心中的一片净土也保护好中国北方那一片仅存的草原。内蒙古草原辽阔平坦,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由于曾拥有最辉煌的业绩,这个民族就像登上高山之巅,俯瞰着莽莽大地,芸芸众生;又像一位游历半生,阅历丰富的老人,自有一种超脱,淡泊,宁静的心态。我在草原住了13年,我的画中也带上了宁静,淡泊的感觉。
关于艺术与美学的视观
陈:我是要表现对自然,对草原的怀念和热爱。我所用的绘画上的的技巧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所以法国早期外光派柯罗和后来印象派大师的技巧、思想是我所看重的,这种技巧适合表现草原风光。 源:90年代初期您曾经在新加坡和槟城举办画展,当时是怎样的情形下您会离开中国到国外去的呢?
陈:我喜欢自由的到处走走,看看世界。80年代末我在北京徐悲鸿画室期间曾有几幅作品参加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徐悲鸿画室联展,作品被收藏。这样通过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和徐庆平先生的介绍有机会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是得到泰星公司林文虎先生和许安慈先生的帮助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后来又得到槟榔艺术学院源子玲院长大力帮助来槟城举办了两次个展。 源:您对新、马的看法又怎样?您在新马住过一段日子,槟城给您的感觉又是怎样?
陈:我一直对新马很有好感,特别是槟城这里的绚烂多彩的多元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华族醇厚的民风和辛勤工作、乐于助人、敬老爱幼的传统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源:您对马来西亚的艺术有何感想? 陈:马来西亚的艺术很有特色,这次我来大马发现一些艺术家的画作有了很大的进步,走在了亚洲艺术的前列。
源:您曾远赴巴黎,巴黎与亚洲在艺术上是否有很多分别? 陈:巴黎的艺术更自由和开放,同时也重视保护传统,是个拥有极多博物馆和画廊的城市。我看到了大师们的原作并去了巴比松画派的发源地和枫丹白露森林,他们对艺术和亚洲人一样专注。说到艺术上的分别,我想除了两地传统文化的不同以外,还有就是他们对自由的追求和浪漫的性格。
源:身为一个画家,您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陈:兴趣。
源:新古典主义注重“英雄美人”的体裁及沉酣于寞落的忧思的情绪,您认为这点与现代中国人的感情有什么关系? 陈:我想部分原因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严酷,使得部分艺术家沉湎于孤独的理想主义的心态和新古典主义的手法。
源:在画人物时,您所侧重的是哪些? 陈:色彩和特征。如果能和所画对象交谈,就会加深对人物的了解,画家对人物的感觉会更容易的融入画面中。
源:女性,风景与动物这几种素材之中,您较喜欢的是哪一种?请阐述其中的特征及您个人的表现手法? 陈:这几种体裁我都喜欢,因为他们都会给我美好的感觉。欣赏美乃人之天性,相信我对美景的感受,通过绘画也会传达给其他的观赏者,带给他们美的联想。
草原的醒觉 源:您的人生中所经过的波涛中,影响您最大的是什么?
陈:是文革中到内蒙古草原插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作家张燕滨(和我一同插队的美院附中同学)的长篇小说中有详细真实的记载。内蒙古电视台拍摄的“第二故乡”中也报道了我在内蒙古的经历。 源:这部电视片是以你的经历做主线来报道的吗?为什么?
陈:以我的经历做主线,还拍了我曾画过的很多地方。因为这是一部纪念知青到内蒙古草原插队三十周年的电视片,碰巧我又是这几千人中唯一以草原为主题的油画家。 源:你对这部电视片有何感想? 陈:我认为它对帮助人们了解内蒙古的真实情况很重要。我希望我的艺术和我的经历能提醒人们的关注,保护这片内蒙古高原上美丽的也是即将消失的最后的草原。
(2001年6月7日于槟榔艺术学院——槟城)
|
|